每天三颗红枣、一大杯黄芪枸杞水是人们熟悉的补气血良方,也是方女士的每天标配。
这样持续了差不多一年,方女士四肢畏寒、面色蜡黄、月经量少等症状并没有明显改善,反倒觉得越加乏力,吃什么都寡淡无味,有时还会舌尖发苦。
杭州市老年病医院中医康复科副主任医师邱芳晖接诊,然后告诉方女士:您“补错了”!
月经是女性健康的一个“晴雨表”,现代女性普遍很看重。遇到月经量少、延期或闭经就觉得应该补气血,于是红枣、黄芪、枸杞等“灵丹妙药”粉墨登场。
但是这些所传的“良方”,真的有效吗?
邱芳晖说道,答案是:不一定!比如方女士这样舌苔白而厚腻,食之无味的症状,正是自己盲目进补,补错了方向导致的反效果。
为什么明明有些人效果显著,而方女士却没有改善呢?
根本原因在于方女士本就属脾虚体质,消瘦怕冷,稍饮食不当就会出现腹泻。而黄芪、枸杞、红枣这些滋补品对于脾胃虚弱尤其伴寒湿的患者都是慎用的。方女士一年多来一直食用黄芪枸杞加红枣,不但没有起到气血双补的效果,反而加重了脾胃负担。脾主运化,运化失司,体内湿气加重,出现了舌苔更加厚腻,人越加困重乏力的现象。这类病人应该先除湿再补气,方能见成效。
一样的症状,为啥不一样的补法
邱芳晖解释道,很多患者症状表现相似,但根本原因却不尽相同。有先天不足引起,有气虚引起,有血虚引起,有湿困引起,有寒凝引起等等。而人体的气血运行是相辅相成,且能相互化生。
对于方女士这种情况,不能单纯认为是气血亏虚所致,肾阳亏虚且脾胃湿困才导致“虚”的症状。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循环水池,气看做水泵,血看做水,当水管里的水流减少了,不一定是池子里缺水或水泵力少了,也可能是重要通道被泥巴糊住了。这时候只有把通道疏通了,再增加水量和水泵的力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邱芳晖的建议下,方女士通过中医补泻手法,健脾祛湿再补益气血,结合中药熏蒸、穴位按摩及中药食疗,气血有了明显的回升。
邱芳晖也提醒大家,如果有感觉到自己气血不足的情况,一定要先跟医师确认病因,到底是真的气血不足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表象,只有找到气血问题的源头,才能对症下药。
供稿 / 杭州市老年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健康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