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又称之为黄胆,也就是俗称的黄病,黄疸一般情况下都是肝功能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疾病,黄疸在任何的年龄阶段都有可能会得的,所以大家应该要警惕一些,那么大家知道黄疸是什么吗?治疗黄疸的最好办法又是什么?下面大家跟小编一起来看一吧。
黄疸是什么
1、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患者可以表现出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疲乏无力、尿黄如茶、肝区疼痛、发热、少数重型肝炎病例可见腹胀、少尿、出血倾向等症状 引起黄疸的其它因素。
生理缺陷,(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导致的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发生贫血、溶血,使血内胆红素原料过剩,均可造成肝前性黄疽。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等。
由于结石和肝、胆、胰肿瘤以及其它炎症,致使胆道梗阻,胆汁不能排人小肠,就可造成肝后性黄疽。常见疾病包括。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胰头癌、胰腺炎、胆管或胆囊癌。胆管结石,较多见于中年妇女,常有反复发作急性腹绞痛史,并放散至肩背部,黄疸与腹痛发作有关,呈间歇性。碱性磷酸酶、胆固醇、γ-谷氨酰转肽酶等增高,胆道造影可有结石显影。胰、胆肿瘤,老年人多见。胰头癌起病缓慢,总胆管癌隐匿发病,患者消瘦明显,上、中腹区痛持续加重,黄疸呈进行性加深。碱性磷酸酶、胆固醇及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B超、CT及磁共振检查可探及肿物、胆囊肿大或胆管扩大等可明确诊断。
新生儿降生不久可因红细胞大量破坏,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障碍而出现生理性黄疸。还有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吉尔伯特病及二氏综合症引起的黄疽和新生霉素引起的黄疸,都是肝细胞内胆红素结合障碍、胆红素代谢功能缺陷所造成。
心脏疾病。严重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时,肝脏长期淤血肿大,可以发生黄疸。
药物类损害。有服药史,服用氯丙臻、消炎痛、苯巴比妥类、磺胺类、对氨水杨酸、卡巴胂等,可致中毒性肝炎。
艾灸治疗黄疸的最好方法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
病因
引起黄疸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总是内外相引,湿热相博,由气入血所致。由于人的体质差异,湿从热化则为阳黄,湿从寒化则为阴黄。
症状
黄疸生病的初期,会出现寒热,降低食欲,或者是恶心呕吐,身体乏力,小便深黄。黄疸都是先从眼眼巩膜发黄开始,渐渐地转到身上皮肤开始发黄,如果黄色鲜明就如橙子色,黄色暗晖色就如就如烟熏的暗黄,并发是高热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发病率比较急骤、病变交为迅速多为急黄。病因不同随之症状就有所不同,具体要详查。
疗法
取脾俞、中脘、三阴交、胆俞穴。
灸法可以选用艾条温和灸或回旋灸,每次各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1~3日。
传统灸法的临床操作要求
迄今为止,国内外临床上应用的灸法种类,超过百种,本书即总结了114种。面对十分繁多的灸治方法,在实际操作应用时,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用最佳的灸法。
一、恰当选择施灸方法
迄今为止,国内外临床上应用的灸法种类,超过百种,本书即总结了114种。面对十分繁多的灸治方法,在实际操作应用时,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用最佳的灸法。
都是应人而异,不同的年龄,对应的穴位或针灸手法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老人、小孩尽量的还是少用或不直接使用接艾炷灸、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患者是禁止使用艾灸灸肤的,因为会出现严重的化脓感染,糖尿病伤口是很不容易愈合的。不同的人体部位针灸的部位也是有所不同的,如面部,比较适宜用艾条悬挂起来或者是艾柱简接灸法,切记不能直接灸。
第二点就是因病而宜,不同的病症对应的方法及治疗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随便施灸治病。随着灸治方法的发展,出现了专病专法化的趋向,所以在选用灸疗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此点。大量临床经验表明,采用直接灸(化脓灸)的方法,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有良好的效果;又如用灯火灸或火柴灸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已在大陆普遍应用;又如麻线灸治女阴白斑,铺灸治类风湿性脊柱炎等等。总之,一定要因人因病,选择合适的灸疗。
二、严格掌握施灸剂量
灸量是指在灸法对机体刺激当中,程度,速度,当然还有水平等等。灸治所导致的刺激强度和刺激的时间,当然都是取决于针灸的方式方法,灸炷的大小,壮数多少,针灸时或针灸后的刺激时效的时间等因素。掌握最佳的针灸的量,有助于提高针灸的效果,防止有什么不良的反应。按如今医院的经验,大概就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天时、地理定灸量
如冬日灸量宜大,方能祛寒通痹,助阳回厥。另如北方风寒凛列,灸量宜大;南方气候温暖,灸量宜小。
2.由年龄、体质、性别定灸量
不同的年龄、体质和性别,体质也是不一样的,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灸的耐受性都是不同的,因此施灸时没有固定的量或时间,需要根据年龄、体质、性别定灸量。古有以年龄定灸量,称随年壮,即随年龄由小至大而递增壮数,以壮年为限度。尚应考虑体质情况,并据男女生理、病理之差异而定灸量大小。另外,由于种族差异,灸量对机体的影响亦殊。
3.由病情、病性定灸量
病深痼疾,一般灸量宜大。如《备急千金要方》言“凡言壮数者,若丁壮遇病根深笃,可倍多于方数”另如灸治急症、多数医家主张壮数宜多,如在众多著述中,灸“五十壮”、“百壮”、“二三百壮”、“五百壮”、“七八百壮”等描述随处可见。《扁鹊心书》言:“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西方子明堂灸经》指出脐中穴“主泄利不止……灸百壮”等。但也有医家持不同意见,如《千金要方》认为施灸壮数应以身体部位来定,“苦卒暴百病……灸头面四肢宜多,灸腹背宜少,其多不过五十,其少不减三五七九壮。”《类经图翼》则认为应以却病为度,“故灸者必令火气直达毒处,不可拘定壮数。”而老年或体弱之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须坚持日久。病在浅表、灸量可小;在内则灸量宜大。痈疽阴疮虽发于体表,但病根在内,故灸量亦须大。
4.由所取部位定灸量
所取穴位皮肉浅薄者宜以小灸量,皮肉厚实者宜以大灸量。如《备急千金要方》云:“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则须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生少”。实验也发现,肌肉浅薄之处的大椎、至阴穴,少灸则转胎效果佳,多灸之后效反差。
5.由灸炷大小定灸量
灸炷的大小,古籍述之颇详。《备急千金要方》云:“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要求艾炷底部范围不小于3分。此间接灸而言,若直接灸则不然,艾炷可小至粟粒大。在施灸时,通过选择适当大小之艾炷以控制灸量。迄今为止,国内外临床上应用的灸法种类,超过百种,本书即总结了114种。面对十分繁多的灸治方法,在实际操作应用时,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用最佳的灸法。
6.由患者感觉定灸量
患者感觉分二类,一为施灸后的灼热感。根据不同病情,有的仅要求局部温热感,有的则要求有烫灼感,可按患者口述而加控制。另一类为灸的传导感觉,如隔蒜灸中的铺灸治疗虚劳顽痹,须灸至患者自觉口鼻中有蒜味时停灸。这也是一种控制灸量的依据。
7.由施灸次数定灸量
将规定的壮数,一次灸完为顿灸,分次灸完称报灸。对体质差者及头四肢等肌肉浅薄处,可以通过报灸的方式控制灸量,以防止不良反应,取得预期效果。恰如《神灸经纶》所云:“若并灸之,恐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
总结: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艾灸治疗黄疸,艾灸在我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艾灸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当做来保健,小编在这提醒大家如果你身边患有黄疸的,你可以建议她用艾灸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