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首发自和两者此前的纠葛来看,滴滴确实对ofo兴趣浓厚,并且前者收购后者的可能性极大。
作为滴滴共享出行业务的最佳补充,共享单车一直是滴滴的垂涎对象。
滴滴过去曾多次参与ofo的融资。2017年4月,滴滴还将ofo接入到App中,用户可直接在滴滴上面使用ofo的服务。随后,滴滴系派出三名高管进驻ofo,不过不久后便被宣布休假。
矛盾出现后,滴滴开始与小蓝单车达成托管将其复活,并推出了自有单车品牌青桔单车。但青桔单车在深圳、成都等地遭遇监管问题,拓展无法短期内大规模进行。
另一方面,ofo也在引入阿里的资本,从2017年7月到今年3月,阿里巴巴、蚂蚁金融两次入股ofo。但与此同时,阿里逐渐将重点转向自家的哈罗单车,并完成多轮融资,ofo事实上被阿里抛弃。
这样,滴滴和ofo的合作又回到了起点,没有其他更好选择的情况下,滴滴收购ofo可能都是两者的最佳选择。
如果此事能够成行,那么在共享单车领域将形成最终的三足鼎立局面——摩拜、ofo和哈罗单车,或者说美团、滴滴和阿里。
如此一来,共享单车的版图就将完全成型,摩拜、ofo与哈罗单车想要完全击败对手几乎成为不可能,除非其中哪一方出现重大失误。
这一幕是不是看上去很眼熟?没错,这与此前的互联网手机、外卖大战、共享出行一样,最后的玩家陆续登场,共享单车这一风口已经到了成熟阶段。
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到此阶段,资本已经默认了各自的成果,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收割市场,也就是到了用户该为消费习惯埋单的时候了,这时候要考验的就是管理者的经营能力了。
再之后就是主板上市,股东分红,投资方开开心心回家数钱,套路百试不爽。
梦想是梦想,财富是财富
可最早的那批信誓旦旦改变世界的创业者们呢?
在最初发掘这一风口的时候,他们可是号称要改变人们出行方式的。ofo小黄车副总裁向继贵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ofo的愿景是用中国的新四大发明服务全人类,让世界没有陌生的角落。
如果被收购了,ofo创始人的愿景就不想实现了吗?可能有人会说,让收购者去实现也是一样的。
但当创业者把愿景交给别人,换来数亿乃至数十亿美金的时候,不由得让人怀疑他的愿景到底是什么。
这并不是老道的臆测,实际上,为了把ofo卖一个好价钱,创业者们早就用尽了苦心。
ofo卖身滴滴的传闻早在今年4月份就已经传出,但两者没有谈拢的关键原因就在于价格。有消息称,ofo创始人戴威在今年5月召开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拒绝了滴滴出行提出的潜在收购要约,号召公司员工“战斗至最后”。
“战斗至最后”指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企业愿景而战斗,则不存在最后这一说;但如果是为了要一个卖身的好价钱,这句话就说得通了。
实际上,这个“战斗至最后”极有可能说得是后者。
戴威在上述内部会议上,还发起了一项名为“胜利”的计划,其目标是让ofo的利润达到1元人民币。
为了盈利计划,ofo还推出了车身商业化广告,ofo的App上也推出了广告,试图在骑行租金之外实现收入多元化;同时,ofo先后上线了看看新闻信息流、小游戏等有商业化潜力的功能;涉足金融业务,ofo在App上接入了贷款超市功能,据称这项业务每个月会给ofo带来上千万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