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芳菲的清明时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祭祀先祖、纪念亡人的节期,澄净的天地之间,似乎也笼罩着一层肃穆和哀愁。但在我国古代,早时的清明节却更像一个“美食节”,是人们禁火冷食的时间,甚至曾经国家还会给人们放长假,让人们得以参加各种民俗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最为传统的节日之一,现代人都会在这一天祭祀自己的先辈或是已故的亲朋好友。事实上,古代的清明节更像时一个“美食节”,同时也是一个众人寻欢的日子。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古人为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创造了一些食品。比如用麦草捣汁和糯米做青粉团,乌桕汁染乌饭做糕,或者用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作寒食食品。清明节在古代是祭祀性的节日,一般人家要用四碟六碗时馐清酒祭奠祖先。祭完之后,家人和应邀来的亲戚共享酒食,叫“吃清明”。当然清明时节也是野草长得最好的时候,一般家庭都会去山上挖野菜回家享用。
古时候的清明节也有很多民俗活动,女孩子们会打扮好出门放风筝,孩子们则会在空地上簇居。在清明节放风筝时,把自己知道的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然后等风筝升到天空中时就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希望带走所有的秽气,带来好运。
另外,古代清明节期,民间还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而清明最不可少的还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此外更有射柳的活动,可谓是丰富多彩。
古代清明节曾放长假
在唐代,清明节与寒食节一道,首次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二节连着放假。到了宋代,清明节也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宋代延续了唐代喜欢放假的做法,照旧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在一起,假期也是7天,可以说是古代的“黄金周”了。
不过,到了明、清两代,寒食节和清明节则完全退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序列,当时仅保留春节、元宵和冬至3大节假日。不过,虽然寒食节和清明节不放假了,时人仍喜欢过这两个节,并承旧例外出扫墓、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