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球员效率指数是由ESPN专家约翰·霍林格提出的球员价值评估数据体系。利用PER值,可以将球员所有表现记录下来,然后加权集成,综合而成,便可以对不同位置、不同年代的球员进行评估和比较。其计算公式为:(得分+篮板+助攻+抢断+封盖)-(出手次数-命中次数)-(罚球次数-罚球命中次数)-失误次数/球员上场比赛的场次。这个依据的得出,可以综合判断球员良性表现,并且参照球员的球场不良表现,接着根据球员出场的次数来得出单场平均的效率表现。
算法实例
就这个公式而言是NBA官方数据中,最常见的一个综合数据指数,而事实上同样存在不合理的基准,就是某种程度上把进攻指数凌驾在防守指数之上。假设有两名球员同时计算5场比赛的效率指数:
A球员:150分50篮板25助攻5抢断5封盖,出手次数150次命中100次,而罚球60次命中50次,失误10次的话,该球员场均30分10板5助攻1抢断1封盖2失误命中率67%罚球率83%。该球员的效率指数为:33
B球员:60分75板15助攻15抢断20封盖,出手次数70次命中45次,罚球20次命中15次,失误同样10次的话,该球员场均12分15篮板3助攻3抢断4封盖2失误命中率64%罚球率75%。该球员的效率指数仅仅为:29
事实上,前者是标准的全能进攻型球员,而后者是标准的全能防守型球员,只不过因为相对来说防守型数据抢断与封盖的获得远不如得分这般容易,所以显得这位场均得分12分却在篮板15次抢断3次封盖4次的优秀球员显得远不如进攻性球员。
而这个数据尽管存在一定的偏袒进攻性,却是现在官方使用的最常用的效率指数,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客观的一项比较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