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快递查询>内容

三伏天里送棉被错了吗 三伏天送棉被是否正确

2017-07-12 09:06:39 | 来源:互联网

  导语:棉被是一种只有冬天才会出现的东西,竟然在三伏天出现了。三伏天的最大特点就是高温,该时段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段,整天在空调下都不能解热了,为什么会有人这个时候送棉被呢?到底三伏天里送棉被错了吗?三伏天送棉被是否正确?

三伏天

  三伏天

  一、三伏天里送棉被错了吗 三伏天送棉被是否正确

  三伏天里送棉被不应该只看其表,要注重其背后的科学性。

  有一年台风过后,红十字给灾区送去了棉被,此举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从常识上看,“三伏天送棉被”似乎是莫名其妙:赤膊还嫌热,何况乎棉被?但其实它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人们只知道棉被可以御寒,却不知道暴风肆虐过后的灾区,受灾群众大多无家可归,对住在临时帐篷、简易板房中的群众来说,其实夜晚还是比较寒冷,棉被可以成为群众抵挡生硬木板的褥子。尤其是对老人和小孩,棉被还可以拿来御寒。在国外,救灾备用棉被也是常规必备物资。

  救灾是一门综合性科学,不能简单以常识判断。嘲笑“三伏天送棉被”的行为背后,是思维惯性导致的极端经验主义。这种思维完全不顾灾区群众多重实际需要,把物资的一种功用放大到全局,未加核实就在网上进行驳斥,看似正义凛然,实质反倒会遭致科学的嘲笑。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最后其实都有其存在、发生的科学依据,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这一栏目,就曾揭示了很多“可笑”掩盖下的科学问题。在司法实践中,类似“三伏天送棉被”嘲笑式的围观也不鲜见,如有些个案判决结果出来以后,公众凭借社会经验法则对案件进行揣摩、判定,质疑判决结果的合理性,形成司法个案围观现象,有时甚至大有舆论审判围攻司法审判之势,给司法带来压力。

  面对“三伏天送棉被”等看似可笑的现象,我们不能不加思考地一棍子打死,一哄而上地嘲笑,而应探求其真相,了解其之所以发生、存在的依据,全面、客观、理性地对待。

  这也给司法工作带来了启示:面对公众的疑问,我们应该用更多的依据去辨法析理、释疑解惑,让公众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三伏天

  三伏天

  二、三伏天的气候特点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这是因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福利手游

更多

最新文章

更多
电脑版 手机版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17 全查网版权所有

备案信息:湘ICP备2021017279号-1

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网友上传分享,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发邮btchacom@163.com